生信新材料:抓機遇 謀發展 傾民生
秋天是收獲的季節。
7月1日,安徽生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2000多平方米的綜合倉庫建成投產;8月6日,公司成為國有控股企業;10月底,新建3600噸擠壓設備將試產……
然而,受疫情影響,今年初公司停產一個月,復工后的外貿銷售更是按下了暫停鍵。面對前所未有的困境,生信人自我加壓,迎難而上,直面疫情給生產銷售提出的“加試題”。
生信股份緣何又一次破題?
腳踏實地發展實
劈波斬浪,首在掌舵?;仡櫳判虏牧献哌^的道路,市人大代表、安徽生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武清一路走來,不后悔、不遺憾。
21世紀初,以上海為龍頭的華東地區房地產市場逐漸升溫,房地產行業開始熱鬧起來。然而,從事房地產開發的徐武清卻另辟新徑。他認為,房地產熱起來,對鋁型材的需求量會猛增,可是鋁型材企業大多集中在廣東一帶,宣城周邊蘇浙滬地區則寥寥無幾,從外地運來的鋁型材成本則會過高。而宣城與蘇浙滬地區毗鄰,運輸半徑短,運輸成本也會低。
徐武清堅信,這是一個新市場。再加上他之前有從事機械行業經歷,對鋁型材的制造是有經驗也有底氣,所以更加堅定了徐武清投資鋁型材的決心。
2003年初,徐武清放棄“生信房產”,轉戰“生信鋁業”。2003年11月,經過短短半年的籌建,生信新材料正式在宣城經開區投產。
2006年,“生信”牌鋁型材產品被國家評為“免檢產品”;2007年,公司榮獲“安徽省質量管理獎”、“重合同守信用企業”等榮譽稱號;2008年,“生信”牌鋁型材產品獲得“安徽省名牌產品”、“生信”商標被認定為“安徽省著名商標”;2010年,公司被認定為“高新技術企業”;2011年,“生信”商標被認定為“中國馳名商標”……至此,“生信”在市場上算是站穩了腳跟。
經過17年的風雨歷程,生信新材料從資產500萬元到4.5億元,從年產值數萬元到突破9億元。2020年8月,成為國有控股企業。目前,公司擁有現代化擠壓、噴涂、電泳等生產線60余條,可年產8萬噸鋁型材。產品涉及建筑、工業等領域,銷往滬蘇浙魯豫等20多個?。ㄊ校┳灾螀^和歐美等國外市場。公司先后獲得國家專利36項、軟件著作權8項,并參與了4項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的起草和編制。“生信”牌鋁型材獲得“國家免檢產品”等4項榮譽稱號,“生信”商標被認定為“安徽著名商標”、“中國馳名商標”。
轉型升級成長快
隨著企業的發展,徐武清逐漸意識到轉型發展的重要性,房地產勢必會飽和,建筑鋁型材的需求會逐漸減少。公司必須由起步時的建筑型材,轉型為建筑型材、工業型材、出口型材并重的格局。
根據發展規劃,自2017年開始,公司將用五年時間進行戰略調整,從銷售傳統建筑鋁型材向高端工業型材轉型,重點生產手機電子產品、新能源汽車、軌道交通等領域的鋁型材。為配合公司轉型發展,從2017年開始,公司先后籌資1.2億元進行了設備改造、工藝升級。
去年底開工、新建12000多平方米的綜合倉庫已經建成投產。今年4月底開工建設、4000多平方米的機修車間,工人們正在利用晴好天氣,搶抓工期。目前,投資5000萬元新建新生產線及相關配套改造正在緊張施工中,預計年底前將能正式投產。
如今,在建筑型材方面,生信新材料重點轉向高檔門窗終端產品發展;在工業型材方面,順應工業產品節能和輕量化發展趨勢,加大現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、軌道交通、光伏產品部件產品生產比重;在出口型材方面,利用“一帶一路”的機遇,擴大海外市場,出口量達到銷售總額的四分之一。
據悉,該公司今年1月至9月,生產鋁合金型材料3.19萬噸,實現銷售收入5.5億元。受到今年年初疫情影響,比去年同期略有減少。徐武清看到財務數據心有余悸,正因為轉型及時,疫情的影響、發展的壓力才會減小。
心系社會貢獻大
“企業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,為社會多作貢獻,為廣大人民謀福利,應當成為企業家追求自身發展的動力,只有這樣,才能真正體現企業家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。”這是徐武清創辦企業時的初心,也是付諸行動的注解。
在企業不斷發展的同時,徐武清始終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和光彩事業。2004年,向宣州區玉山村捐贈10萬元,支持鄉村建設;2006年10月向宣州區寒亭鎮中心小學捐款20萬元,支持校園擴建;2008年5月,向汶川災區捐款20萬元;每年向青少年發展基金捐贈10萬元……鄉村美化、校園擴建、敬老院建設、困難群體幫扶、災區重建、愛心助學等慈善捐贈名單都留下了生信徐武清的名字。截至目前,已經向社會捐款1250多萬元。
主動開發合適的崗位,吸納下崗再就業困難人員、殘疾人等200多人次就業,讓這些人有穩定的收入,生活有了保障。每年春節前期,徐武清都要帶領領導班子成員到貧困的職工家庭進行慰問。自2003年公司成立以來,先后幫助困難員工650多人次,累計給予物質幫助價值250多萬元。
多年來,徐武清的努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,生信先后獲宣城市“最具愛心企業”、安徽省首屆“愛心慈善企業”等榮譽稱號。
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,在公司減產10%的情況下,徐武清個人捐款10000元,公司捐款5萬元。自復工復產以來,公司不僅不裁員、不降薪、不減少崗位,在原有近700名員工的基礎上,新增崗位100多個,招聘新員工100多人。(來源:2020年10月14日《宣城日報》一版,作者:郭群山)